感人故事

一份「情」

今次故事的主角是豪仔(化名),中度智障及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,已於康恩園住了接近18年,豪仔媽媽常言,豪仔與大樓一同成長。
聖經教導我們,這個世界所孕育的每一個人,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創造( 詩篇139:16) ,其中包括殘疾人和殘缺人。每個人均擁有自己的強項和技能,單位也相信每位會員都擁有獨特的才能和潛能,豪仔也不例外。透過同事細心觀察他的喜好及潛能,發現到他對手工製作非常熱衷,並具有一定的動手天賦。於是,我們鼓勵他參加不同的活動。
單位安排豪仔參與多元化的技能訓練,包括自理及生活訓練,從而提高他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的能力,增強他的自主性。其次,同工會鼓勵豪仔積極參與不同休閒及社區活動,包括製作手工藝、工場烘焙體驗及社區環保回收等活動,幫助他發展自己多方面的潛能,並增加豪仔與人互動的機會,從而提高他的社交技能及社區參與。
每次母親探訪時,豪仔除表達想吃的食物外,間中也會告知母親有關活動的點點滴滴,在他人的眼中或只是「微不足道」的事,但對於一位智障及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的媽媽而言,「點滴」在心頭,媽媽與職員分享時,那份自然流露的喜悅神情,實是讓同工感到窩心,為單位加添一份「情」。

嚴重智障人士宿舍

重拾步伐

靜雯(化名)是一位中度智障人士和出現需關注行為的會員。她在服用精神科藥物後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因而無法行走,生活質素大受影響。由於藥物的副作用,她的肌肉力量明顯減弱,動作協調也受到嚴重影響。
故此,我們開始了一系列的物理治療訓練。靜雯從未放棄,堅持不懈地參加每一次訓練,即使只有微小的進步,我們都感到欣喜。
隨著一段時間的努力,她逐漸恢復了一些腿部的力量和協調能力。我們從最基本的站立練習開始,逐步增加難度。每次她能站立得更穩一些,走得更遠一些,我都會給予她熱烈的鼓勵。最終,她能在輕微扶持下,首次成功地邁出了幾步。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。
那一刻,她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。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幾步步伐,對她來說,更是重獲自信和獨立的象徵。她的進步不僅提升了她的生活質素,也讓我更加堅信,作為物理治療師,能夠幫助到他人,是一份無比珍貴和有意義的工作。

物理治療服務

羅賓漢 (化名) ︰

羅賓漢入住康恩園以前,曾任小巴司機多年,性格疏財仗義,常幫忙長者及殘疾人士,深得街坊愛戴,並冠以「羅賓漢」稱號。早年因各種原因及需要而留院治療,輾轉經歷下接受康恩園服務。為協助羅賓漢重整人生歷程,社工曾與會員重遊離開二十多年的舊居處,意想不到的是街坊們記起羅賓漢的往事,紛紛呼喊他名字,區內的茶餐廳老闆更免費請羅賓漢「飲奶茶」。經此一次重遊舊地,羅賓漢發現街坊們只記起他的好人好事,並未在乎當年他多次病發的情況,他深感觸動,並對生命意義有新的啟發,認為人與人之間是有真摯的感情,並能歷久常新,鼓勵到他更積極及珍惜生命。
近日「賽馬會三善生命同行計劃」社工與羅賓漢整理生命故事時,羅賓漢對上述情境記憶猶新。有見及此,社工邀請羅賓漢參與協會所舉辦的生命故事展覽,藉著分享他的生命故事,温暖人心。羅賓漢知悉展覽目的後二話不說表示參加,並親手創作小巴牌作為展覽品之用。
事實上,計劃社工與每位會員整理生命故事時,不論是會員或職員,他們或多或少也對生命有新的發現和感受。盼望日後能有更多生命故事和大家分享,好像羅賓漢的故事一樣,觸動他人,帶來幸福。

賽馬會三善生命同行計劃

發揮所長 – 亞明

亞明入住康恩園已有三年多,入宿後便安排他到職業治療復康訓練中心參與職能訓練,以延續他入宿前於庇護工場的工作習慣。亞明性格被動及少言,動力較低,甚少表達自己想法。初期,會員工作動力一般,間中會因疲倦而停下來。亞明曾被邀請參與學習馬賽克製作及刺繡訓練,但均興趣不大。
由於職業預備中心導師不時會引進各類工藝創作與會員一起嘗試,其中一項是捲紙藝術(Quilling),又稱衍紙,是一門以專用工具將細長紙條捲成特定形狀,用捏、折、皺、彎、搓、捻、挑,等方法做出造型,再搭配組成圖案的紙藝。
職業治療師邀請亞明參與創作,亞明樂意接受新挑戰,經導師悉心教授後,亞明便主動揀選喜愛的顏色,聚精會神、一絲不苟地捲出不同大小的捲紙,同時,亦主動向導師表示喜愛捲紙工藝創作。
亞明的工作態度及動力因而有明顯進步,每次完成作品後,也會報以笑容及滿足的樣子。感恩在康恩園這個家,職業治療的職能訓練給會員空間選擇參與具個人意義的工藝創作,讓會員的才能及興趣得到發揮的機會,從而輔助他們重拾工作角色,發揮所長,增添能力感和生活滿足感。

職業治療服務 (長期護理院)

家舍攜手 同行成長

患有中度智障的熙仔(化名)自出生以來,一直由媽媽(下稱:熙媽)無微不至地照顧,因此十分依賴她,亦只願意與親近的人溝通。熙仔35歲時成功輪候康恩園中度智障人士宿舍服務,初入宿時會經常致電熙媽,報告自己在宿舍的情況和提出訴求,不會與宿舍職員溝通,即使與熙仔身處同一地方,宿舍職員卻要透過熙媽才得知他的需要。
有見及此,個案社工花了不少功夫向熙仔講述各項生活流程、教導熙仔與其他舍友的相處技巧、提示熙仔在有需要時找職員幫忙等等,建立關係的同時,也幫助熙仔適應宿舍生活。個案社工亦主動向熙媽了解熙仔各項生活習慣,分享熙仔在宿舍的情況,特別是用膳、與舍友相處的事宜,以及宿舍職員的跟進和處理方法,例如放置加濕機,改善熙仔呼吸道敏感的情況,令他在宿舍有更舒適的生活。
熙媽感受到宿舍職員對熙仔的關懷和細心照料,也更理解宿舍的運作及限制,慢慢開始對宿舍建立信心,願意主動嘗試及配合個案社工介入的方向,鼓勵熙仔跟從宿舍流程和規範,進一步促進熙仔主動與職員溝通。入宿三個月後,熙仔已學會在遇到問題時,主動找當值職員協助,見到新職員,更會主動上前打招呼和介紹自己。
智障人士往往對親友存有依附心態,難以向其他人表達自己,熙仔從每天至少撥五個電話給熙媽,到現在會主動向宿舍職員表達需要,反映熙仔、熙媽和宿舍職員之間已建立了互信的關係。也許智障人士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溝通和理解,我們只要給予多一點時間、多一點愛和耐性,他們也能夠打開心扉,開心快樂地成長。

中度智障人士宿舍

技能解鎖

最近治療助理跟我分享一個小故事,故事主角是她主理的手機應用小組會員。會員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及有限智能,從小社交主動性較低,溝通技巧較弱,說話聲線亦很小。每次跟媽媽講電話,媽媽都不能聽清楚他說甚麼。
參加了手機應用小組,會員學懂使用Whatsapp錄音功能,利用重播錄音功能,讓他感受到聽不到自己的聲音,從而誘導他要大聲說話。最後他傳送了一段清晰的錄音給媽媽,媽媽表示第一次清楚地聽到兒子的說話,尤其清晰地聽到兒子叫自己做媽媽,非常感動。收到錄音後,她立即回應:「仔仔,原來你的聲音很好聽,媽媽好感動,媽媽很想聽,你可以每天都傳送錄音給我嗎?」,會員聽到後也展露了一個成功滿足的笑容,之後會員還學會了跟媽媽分享圖片,大大提升了跟媽媽之間的互動和溝通。
智能手機應用已十分普及,會員這次「技能解鎖」除了帶來一份小感動,亦反映出手機應用是一項社區生活技能訓練的大課題,期待有更多「技能解鎖」,促進親子關係,讓有困難的會員能夠暢所欲言,「我手寫我心」,並進一步減輕會員跟社區的「數碼鴻溝」。

職業治療服務

運動與音樂

大家有時都會戴著耳機,一路聽歌,一路跑步,或者一邊聽音樂,一邊跳舞及進行各樣運動。
但我比較特別,因為我是一間院舍裏工作的物理治療助理,每天與不同樓層宿舍內的會員進行訓練,而會員因身體不適及進出醫院,出院後,他們身體狀況有可能會大不如前。在我深刻記憶中有一位會員,她現在需要坐在高背椅,以往她還可以用助行架作步行運動,但出院後連握欄杆企立都有困難,為希望她能夠多些活動身體,我便嘗試在進行企立及踏腳運動時,揀選會員最喜愛的一首歌與她一齊唱,當會員聽到歌曲,她會很平靜聆聽及專心做運動,好像忘記艱辛,可以做多幾次運動。
現時會員已有進步,可以用助行架步行一段距離,我體會到其實我們在服務上只需要提供一個小小協助,一聲慰問或一個微笑,可能已令會員或同工感到窩心,加添動力去完成工作。

物理治療服務 (長期護理院)

阿佳2年前因市區重建而被業主要求遷出獨居了10多年的劏房,徬徨無助的他頓時流落街頭,後來被途人發現而送院。
出院後,阿佳被編排入住中途宿舍,習慣獨居的阿佳開始時也難以適應宿舍生活,及後在職員和其他舍友的鼓勵下,他漸漸融入宿舍大家庭﹔性格溫文的阿佳更結識了不少朋友,成爲舍友眼中的“聆聽者”。隨著阿佳的狀態越來越好,在宿舍的訓練中亦表現出色,於是社工鼓勵阿佳參與公開就業。最初阿佳也曾經質疑自己的能力,認爲自己始終10多年沒有工作,難以勝任公開就業。幸好阿佳在社工及各宿舍同事的鼓勵下,最後願意踏出第一步,重新去接觸社會。為了準備公開就業,阿佳更積極參與宿舍訓練和活動,甚至擔任“師兄”的角色,協助新會員適應宿舍生活,從而提高了自信心和溝通技巧。阿佳最後成功應徵餐廳的樓面工作,現在的他接受公開就業訓練已達半年,還獲得上司的稱讚,認同其工作能力。
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阿佳定能成功離舍,再次融入社區!

中途宿舍

建立平台讓會員發揮所長,發光發亮

麗娟(化名)是一位因精神困擾而轉介康恩園輔助就業服務的會員,由社工評估她合適參與那一類職業訓練時,麗娟很主動表示想參與烘焙相關的訓練,於是中心便安排她到康恩園的餅房學習。令人驚喜的是麗娟雖然是初學者,但很快掌握了大部份的烘焙技巧,她亦會研究不同的蛋糕及麵包的製造方法,有見麗娟積極的態度和對烘焙濃厚的興趣,中心便安排她在餅房進行真正的實習。
短短兩個月的實習中,社工不但看見麗娟對烘焙的熱情,亦在餅師傅的教導下,她甚至可以兼任起師傅的部分工作,可見到麗娟的工作潛能漸漸起動。而且麗娟也覺得自己的精神狀況比以往有很大的改善,自信心亦大大提升了。麗娟實習表現良好,社工遂跟她討論就業的路向,經過公開的遴選和面試,我們最終聘請了麗娟成為我們的餅房助理,她主力為社企烘焙產品擔當開發的角色,研發及製作不同的產品。
麗娟由過去實習的角色轉為我們的全職同事,加入我們綜合職業復康服務中心的大家庭,不但大家相融洽,而且熟悉又有挑戰性的工作亦讓她的情緒漸趨穩定。可見只要發掘到會員的長處,讓他們在合適的位置發揮,每一位會員都可以發光發亮。

Joy fusion

  藝術相伴  

妙珍和薇薇(化名)是分別居住於康恩園不同樓層宿舍的一對母女。兩人近年難得有機會一同參與藝術治療活動,每星期也能在小組中互相陪伴,一起畫畫,感到很溫馨;也能紓解掛念,拉近彼此關係。兩人在小組中學到用繪畫、剪貼方法設計角色、創作大自然風景等,感到很有滿足感。妙珍與女兒薇薇一起參與小組時, 留意到女兒很有創意和繪畫天賦,尤其是她畫的動物角色,唯肖唯妙,十分趣怪。薇薇也很欣賞媽媽對創作的熱情和投入,在小組中也有彼此分享,增進溝通,是很開心的創作體驗!

藝術治療服務

  個案介入  

亞南發病沿於中五會考挫敗,導致自尊感低落,容易受到別人評價而影響自己的情緒行為,常與人爭論,情緒燥動,作勢打人,嚴重影響與其他院友的關係。 社工運用認知行為治療,透過面談與他分析,自己要比別人優越和兇惡的想法、作勢攻擊別人的行為及燥動的情緒,最後反而令他自己不開心。社工與他訂立改善計劃:建立個人應對的機制,當遇有與別人意見不合時,嘗試不爭議,離開現場歇息,又或與職員分享。另外,亦讓亞南進行「家課」練習,比較理性與非理性思想所產生的行為,對自己情緒的影響及相關處理方法。 現時,亞南減少了與別人爭論,與人相處關係逐漸改善。

長期護理院

  我都做得到  

會員賢叔年青時在街頭渡宿流浪,之後被安排入住了青山醫院及私營院舍。會員個性被動、不多言語及自信心低,入住康恩園初期,會員仍舊被動,不太喜歡參加活動或訓練。有見及此,社工推動賢叔參與舍內義務工作,例如:分派衣物、摺衫等,引導他憑著自己所能去幫助其他體弱的會員。過程中,社工不斷予以讚賞及肯定,賢叔漸漸建立了自信心及能力感。時至今日,他更會主動要求協助舍務,即使偶然身體不適,他亦會擔心工作沒有人跟進,病也不忘要協助舍務。在康恩園這個家,賢叔不但對自己能力得到肯定,而且培養了自信心和歸屬感。

長期護理院